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TOP

为什么我们要通过“学-习”培育系统性思维

作者:刘善海    发布时间:1970-01-01

引言:陷入“救火模式”之痛:不知道管理者们是否有这种感觉:每天例行的工作中,由于处理紧急问题,或为了所谓“救火”而投入的时间占据了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根据笔者近几年在中小企业中作的一项调查,企业中不同管理层级,在其例行的日常工作中,因处理各种问题而占据的时间比例超过60%以上,甚至从早到晚的会议多围绕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展开,尤其在民企的管理者中比较常见。无怪乎不少业界同仁发出类似“天天问题骚扰,时时心惊肉跳”、“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的感慨。如何摆脱持续被动陷入“救火模式”的困境呢?本人认为通过“学-习”培育系统性思维是个明智的选择,并以下文呈现给亲爱的业界同仁们。

来源:L.S.H.刘善海老师价值分享原创系列之三

作者:L.S.H.刘善海

 

第一,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

自古以来,所有国家和民族竞争的关键和核心都在于“学习”。“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古罗马通过开放心胸,借鉴与学习优秀的文化,成就了数百年的罗马帝国;古代清朝闭关锁国,唯我独尊,当西方在发展科技时,结果放弃了学习机会,即使有些仁人志士发起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最终也无济于事;一衣带水的日本,在1853和1858年被美国打趴下了,他们认识到要学习西方,于是明治维新,成功了。

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习大大倡导的“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并系统性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再看看国内还算卓越的几家企业,比如:华为通过学习伟大公司的实践,并培育自己的系统性思维和能力,成就卓越;海尔也是如此,它几十年来一直学习伟大公司和组织的实践方法,他们从抡起锤子把质量差的冰箱砸掉的那一刻起,就坚定了学习的意志,并通过系统性学习的方式奠定了当日之成就。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不过当下不少企业的人们从本心上忘记了“学习”重要性。

 

现在提倡的“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即: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的知识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习方式,在中国根本不是新鲜事,比如:在我们老祖宗孔子那边就开始实行了,孔子当年招收72学徒,并开始以“学(学知识|道理)”和“习(操练|感悟|实践)”,这使得中华文化的精髓(儒学)得以传承至今;到了王阳明,他倡导“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等,又进一步说明要“学-习”深度融合,并达“知行合一”,同时不能偏离“人”的良知。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有个叫彼得•圣吉的管理大师承继了其老师德内拉•梅多斯的“系统思考”的智见(注:有兴趣的同仁可以参考德内拉•美多斯的《系统之美》),写了一本叫《第五项修炼》的书,系统性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自此以后,“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团队”等概念铺天盖地传播开来。书中大师给出了一整套“修炼”方案,即:超越自我、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共同愿景、系统思维。如图:

图1:五项修炼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五项修炼形成了我们的“拳头”,即我们的实力。其中,系统性思维,相当于“大拇指”,可见其作用非同一般,请大家有空多观察、体悟一下。

 

第二,什么是“学习”?

“学习”定义若干种,本人不敢去作权威界定的尝试了,仅仅就“学习”如何理解才能帮上我们来阐述一下。“学习”,不是单纯的一个词,而是包括“学”和“习”两大模块,并深度融合成“学-习”,所以请务必不要跟英文中的Learning 的单一意思混淆。其中,“学”目的是解决“认知”和“认同”问题,“习”是解决“行动”与“实践”问题,两者结合,就是“知行合一”下的“认知-认同-行动”的“学-习”。“学以致用”是所有“学习”的根本宗旨和要求。毛泽东提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等都是在说明“学-习”要深度融合

第三,学习什么?

毛泽东说过:“‘学’是指基本理论,这是中外一致的,不应该分中西。”在企业中,我们“学习”的目标都是围绕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进行的,具体可从“人”方面展开学习,如图:

图2:“人生两面与三端”在企业的应用

“学-习”的内容具体可以包括:

1.企业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宗旨类等企业文化的核心:这是解决我们“为何而存在”,或“我们企业存在的意义”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学习。当下,不少企业还没有这些核心的东西;有些已经有了,但多流于形式,根本上没有落地;真正拥有,但真心实践的又少之又少。比如:京东最近饱受假酒事件困扰,虽说刘强东在今年三月底重新升级了其核心价值观(正道成功-客户为先-只做第一),但事实上没有在其价值创造的过程链中彻底执行落地。

2.管理体系类:法律法规类,这是底线的东西;客户要求:这是我们需要谋生的东西;企业内部各种标准:各种制度、规章、标准文件、指导书等。这三个部分组成我们的管理体系类,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是不少企业非常薄弱的环节,一些高层管理者们经常将此工作“光荣”地赋予几位体系中心的同仁来推动,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所界定的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却被抛至九霄云外了。这些不难从不少企业的部门月报的应付式问题分析、改进方案和未来规划的不系统性能看出端倪,殊不知这是因为不熟悉管理体系本身、没有系统性思维所造成。十多年来,本人在做管理体系审核时经常会遇到此普遍性问题。

3.管理方法-工具类:就是我们要生存、要实现我们的目标,要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具备哪把刷子,要具备怎样的工匠精神,它是技能持续精进学习的结果。“因何|目的”与“如何|管理体系”之间,最需要的就是“心态信念”。这也是本人多次对企业界同仁们所呼吁的“大家要打开心灵而不要封闭它”。唯有打开心灵,才能将信念与知识技术等通过企业“因-道-术”融合,创造出企业的价值和意义。

4.党建方面的系统性理论与方法:非常有用与实用,需要有恒心的同仁去融合它,用于企业管理,发挥其大用。本人在几家做得不错的企业中感受到了通过“企业文化”与“党建文化”相互结合所展现出来的魅力,比如:九江世明、安徽杭科等企业。

 

第四,学习的关键是什么?

就上面提及的“人”字(图2)在企业的落地而言,最为关键的学习是“管理体系”,因为它承上启下。“承上”是指学习的“管理体系”向承接企业的目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宗旨等核心理念),“启下”是指用具体的“管理工具|方法”将企业的目的(理想)转化为现实。若失去了“管理体系”的支撑,企业的核心理念没有办法落地的;同时,针对“管理方法|工具”的学习也失去了目的与方向的指导。学习“管理体系”就是在“学-习”合一状态下培育系统性思维,以及系统性地运行我们的管理系统。只有具备了系统性思维,我们才算是真的拥有了管理的智慧。

 

从汉字的“人”字展开如此,那其它西方有没有方案呢?当然有的,西方管理大师斯蒂芬•柯维提到了卓越实践的方案中有系统性论述,如下:

图3:卓越实践模型

第一个就是核心的部分,我们需要学“以身作则|文化”,它是指领导者如何“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地引导构建起企业文化。

第二个就是学“策略|探索航向”,属于系统性思维,跟我们的未来相关;在企业层面表现为各种战略。

第三个就是学“整合体系|管理体系”,这是企业运行的结构,它反过来决定战略(策略),它是指整合企业中管理管理体系,发挥高效运行,为战略探索出落地路径。

第四个就是学“实施|执行|授权”,属于执行层面,这是将战略落地的具体表现。从上述可看,有了系统性思维才有策略,然后整合体系(管理体系),从此可以看出系统性思维的重要,系统性思维有了,体现出来就是成熟的管理体系,这个跟我们的卓越直接对接。

第五,“学习”不好会有什么问题?

“学习”不好,问题频繁,我们常忙于“救火”,为何?因为我缺乏系统性思维和管理体系的整体感,导致“部门壁垒”、沟通不畅、互动不顺等,常见的所有问题都是因为我们管理的各个环节“不通”(壁垒)导致,即:从业务、研发、供应链、生产、配送&物流、客户满意等,显示如下就是:

图4:把生产作为一个系统-封闭态

生产系统的封闭会造成“学-习裂隙”、“知行裂隙问题”,如图:

图5:“学-习”矩阵

 

图6:“知-行”矩阵

 

第六,如何解决“学-习”裂隙问题?

上述的“部门壁垒|不通|问题”和“知行裂隙|学习裂隙”出现了,我们不跳进去救火都难。但救火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长远来看,还是要靠系统,相信每位同仁都知道。

长远的方案,首推管理哲学之8D系统性解决方案,它是培育系统性思维的关键,关注的不仅仅是交给客户的一份报告,它代表我们企业向客户展现的系统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将“客户至上”化为实践的最直接体现,同时也是对外沟通的一种重要工具!它更重要的是通过各个环节的梳理,找到各个节点的“节瘤”(问题)到底是什么,然后我们采取系统性措施将其打开或革除。这也是我反复数次强调8D重要的原因,也是我们修炼同仁修炼的重中之重。

8D系统性方案,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仅仅具备此还远远不够;再推荐两种,一种是“风险管理”,另外一种是管理体系运行。

风险管理,就是我们用系统性的APQP方法,对五大工具的使用,其中在进行产品研发时的工具FMEA(实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最为重要,它聚焦客户的关键关注(关键要求),由此转化出特性参数要求(CTQ),通过FMEA来界定风险和采取预防方案;要预防和控制的前提在于确保测量设备靠谱(Kao Pu Index),即MSA符合要求;QCP(质量控制计划)就是预防方案的显现;最后,就是我们的SOP(操作作业指导书)和记录,它告诉我们要老老实实执行,才能将预防方案落地。

现在总结一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逻辑是:

  • 客户要求(VOC)

  • 客户产品特殊特性界定(CTQ)

  • 风险识别与管理(FMEA)

  • 测量系统确保(MSA)

  • 质量控制计划(QCP)

  • 作业指导书(执行环节,SOP)

  • 记录(Record)

风险管理就是按照上述7步,把客户心声到执行等都做好即可。若做不好,就启动问题解决机制,同样按照上述7步沉入下去。

有兴趣的同仁们也可以按照ISO31000标准体系的要求,通过以下路径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如下:

图7:风险管理体系

 

上述将“问题管理”与“风险管理”深度融合的方案,可以从下表中(表1)看出这两者“阴阳互动”、“相互依存”、“动静结合”“循环回归”的精神,相信同仁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表1:项目风险管理与问题管理的逻辑对比

不是每个同仁都喜欢和愿意用管理哲学之8D系统性方案(问题解决)和风险管理方案的,因为,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会比较“麻烦”,并且需要持续精进修炼,那就需要我们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支持,通过制度化设计融入进我们QMS(质量管理体系)中,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拟定大质量战略进行推进。

 

上述提到的“问题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驾驭能力”等是企业质量价值领导力的核心。若这三大模块不搞定,您说您有多好的领导力,说什么我们也不会相信。因为你缺失的不是一点能力,而是整体的系统性思维和系统性管理例行工作的智慧。我们的“质量价值领导力模型”,如下:

图8:质量价值领导力模型

本人推荐使用的管理精进修炼模式,就是聚焦上述三个方面,即:问题解决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质量管理体系驾驭能力,它是我们未来价值领导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用“学-习”来进行超越自我、构建成熟心智模式、团队协作以及培育系统系思维的方式,它融合理论、方法、路径和实践为一体的面向未来的“学-习”精进修炼方式,业界同仁不妨尝试一下。

 

尾声:行动起来,成就伟大的“学-习”型企业

通过“学-习”构建系统性思维与系统性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持续倾注心力和精力的。为了确保我们在成就“学-习”型企业的过程中,不被“小我”浇灭我们的激情,企业同仁需要持续用“共同的愿景”持续牵引同仁们共赴目标,并通过L.S.H.之“知行力”模型持续将“学-习”进行到底,生生不息(如下图9)。如此以来,我们坚信拥有强大格局和诚信基石的“学-习”型企业注定会成就卓越。业界同仁们,加油!

图9:从“不适”到“知行力”转变路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