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TOP

如何有效对销售人员进行绩效管理

作者:益才    发布时间:2024-12-23

据调查发现,近期许多公司在进行招聘时,除了中后台必须招聘的人才之外,基本都以营销方向为主,甚至在招聘应届生时,对营销方向的学生也是量最大的。可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想要生存发展,销售是最为核心的驱动因素,增商机、稳订单、保到款才是第一要务。因此,在当前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对销售人员的绩效管理,已成为有效保证业务目标实现,持续维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01 销售人员在绩效管理中的问题

不过,许多组织在实施销售人员绩效管理时,仍会面临一系列问题。罗列如下的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销售团队的积极性,也容易制约组织的整体发展。


1、绩效标准不明确


很多组织在制定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标准时,往往过于笼统或模糊,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或者仅仅以销售额作为唯一考核指标,忽略了销售过程中的其他重要因素。如从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看,往往只考核财务指标,缺乏客户指标、内部运营指标和学习成长指标。这种模糊的标准不仅让销售人员难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也增加了考核过程中的主观性和不公平性。销售人员可能会因为不明确的标准而感到困惑和不满,从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


2、激励机制不合理


激励机制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组织在设计销售人员相关的激励机制时,仍有一定不合理之处。例如,过于依赖物质奖励,忽视了精神激励和职业发展机会的重要性。此外,激励分配不均也是常见问题,一些组织存在着“一刀切”的激励方式,无法体现销售人员的个体差异和贡献大小,导致激励效果大打折扣。



3、缺乏有效的沟通、辅导与反馈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单向的评价过程,更需要双向的沟通、辅导和反馈。然而,许多组织在实施绩效管理时,往往忽视了与销售人员的沟通、辅导与反馈环节。销售人员不了解自己的绩效表现,也不知道如何改进和提升。这种缺乏有效辅导反馈的绩效管理方式,不仅无法激发销售人员的潜力,还可能导致其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团队的整体氛围和绩效。


4、忽视培训与发展


销售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销售技巧和产品知识,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然而,许多组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销售人员的培训与发展需求。考核是反人性的,考核背后的管理手段,对高绩效员工的认可与发展,帮助低绩效员工持续提高绩效水平,才是绩效管理体系的真正价值。缺乏系统的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路径,会导致销售人员难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进而影响其绩效表现和职业发展。


02 销售人员绩效管理的要点和方法

对于上述问题,组织在对销售人员进行绩效管理时,需要关注一些要点,以提升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明确绩效考核标准


制定明确、具体的绩效考核标准是绩效管理的首要任务。组织应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战略目标,确定适合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这些指标应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既要考核销售结果,也要考核销售过程。比如,从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来进行归类,主要有以下指标:财务类指标-销售收入完成率、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回款完成率、市场占有率、销售成本控制达成率等;客户类指标-新客户开发数量、老客户流失数量、陌生客户拜访数量、商机数量、每百次访问平均得到的订单数、客户满意度等;内部运营类指标-销售工作总结质量、成功案例数量与质量等;学习与成长指标-工作能力评价指标、工作态度评价指标等。



2、清晰设定考核目标值


要确保销售的考核目标值具有可衡量性和可达成性,以便销售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对于业绩,可以设置三级目标,即底线目标、常规目标、挑战目标,不同目标对应不同绩效工资系数。


要保证目标设置合理,底线目标要保证80%的销售人员能完成,常规目标保证60%的销售人员能完成,挑战目标保证20%的销售人员能完成。如果设置不合理的指标,不仅没有激励性,还会造成消极怠工、人员离职、增加组织成本等较大的负面影响。


3、设置合理的绩效考核周期


在一些新兴公司,或者对公司内的一些新兴业务的考核上,会存在销售人员绩效考核周期过长或过短的问题。考核周期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来确定,有些ToB产品(如企业级管理软件),从销售到回款周期较长,或者产品因为价格较高等因素,从开始接触客户到最后成单需要较长的时间,那么对这些类产品销售人员的考核周期也就不宜过短。而有些ToC产品(如各种快消类产品)的销售特点是出货快,较短周期内就可以销售较大批量,那么对于这些类产品销售人员的考核周期就可以适当缩短,这样有利于对销售人员进行及时激励。


4、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动力。组织应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满足销售人员的不同需求。例如,可以设立销售提成、奖金、补贴、分红等物质奖励措施,同时提供轮岗、培训、团建等精神激励措施。此外,还要确保激励分配的公平性和透明性,根据销售人员的贡献大小和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激励,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5、持续加强沟通、辅导与反馈


沟通、辅导与反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销售人员了解自己的绩效表现和改进方向。组织应建立定期的沟通、辅导与反馈机制,让销售管理者与销售人员定期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要肯定销售人员的成绩和进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要鼓励销售人员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以便组织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加强沟通、辅导与反馈,可以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提升销售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重视培训与发展


培训与发展是提升销售人员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组织和销售管理者们应重视销售人员的培训与发展需求,在每个阶段进行绩效改进的同时,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并配套合适的发展路径。培训辅导的内容应包括产品知识、销售技巧、市场趋势等方面,以帮助销售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市场洞察力。同时,要为销售人员提供更有弹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绩效持续优异时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绩效低迷时团队也有资源助力他们改善,在组织中仍有成长的未来。通过重视培训与发展,有助于激发销售人员的潜力和动力,提升其绩效表现和职业发展水平。



7、不断优化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优化和调整。组织应定期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例如,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调整绩效考核指标和权重;根据销售人员的反馈和建议改进激励机制和发展计划;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需求调整绩效管理体系的整体框架和管理流程,加入360评估等更全面客观的考核方法等。通过持续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可以确保其始终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为组织的持续优化绩效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8、建立数据驱动的绩效管理系统


在数智化时代,数据已成为组织决策的重要依据。组织应建立数据驱动的绩效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销售数据来评估销售人员的绩效表现。这里的系统可以是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线上系统,也可以是多种数字化管理工具的数据打通和组合应用。例如,可以利用销售管理系统来跟踪销售人员的销售数据、客户数据、市场数据等;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来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利用可视化的绩效管理工具来呈现数据结果和分析洞察。通过数据驱动的绩效管理系统,组织可以持续地沉淀关键销售过程和行为数据,精准地评估销售人员的绩效表现,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机会,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发展策略。



综上,对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是组织实现业务目标、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组织需要关注并解决一系列问题,通过明确绩效考核标准,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强沟通、辅导和反馈,重视培训与发展,建立数据驱动的机制系统等方法,组织可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敏捷的绩效管理体系,激发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销售团队的整体绩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