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TOP

如何有效设置绩效评价周期

作者:益才    发布时间:2024-07-18

组织在进行绩效评价周期设置时,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参考,需要考虑不同的管理层级、职位类型、考核指标和评价目的等多个因素。


在设置绩效评价周期之前,要明确绩效评价周期、绩效管理周期和数据收集频率等几个概念。


绩效评价周期指的是多长时间进行一次绩效评价,不同指标可能有所不同,有的需要每月评价一次,有的需要半年或一年评价一次。


绩效管理周期指的是从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直到绩效反馈一系列过程的时间跨度,一般以一年作为绩效管理周期。


数据收集频率指的是多长时间收集一次绩效数据,其最终目的用于绩效评价。通常一个绩效评价周期里需要用到一次或多次收集的数据,因此收据收集间隔往往短于或等于绩效评价周期。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不能在评价环节再收集收据,而应根据不同指标和管理特点,实时收集记录,确保结果准确有效。

01 不同评价指标设置不同的评价周期

1、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


过程性的指标评价周期相对较短,方便相关人员进行持续监控、评价和改进。结果性指标要时间较长一点才会反映出来,评价周期可较长一些。


2、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指标


工作业绩指标主要在于完成工作数量、质量、工作效率指标及成本费用指标。这类指标的评价周期要根据绩效反映出的时间长短来确定。


比如生产线上的次品率等指标在短期内即可衡量,可通过日、周或月为周期进行评价,让员工可以及时根据短期业绩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工作行为。对于像利润率、资产总额等业绩指标需较长时间进行计算的,评价时间要适当延长,如半年或年度。


图片


态度指标通常是组织针对每个职位上可反映出工作态度的行为指标。态度指标的评价周期一般较长,这是因为态度的调整和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在实际情况中,组织可通过缩短态度指标的评价周期、增加态度指标权重来加强引导员工关注工作态度的问题。

02 不同管理层级设置不同的评价周期

1、高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的评价周期通常比较长。高层管理者对组织的整体负责,对他们的评价目的是为了促使其理清思路,抓住组织发展的战略重点,承担起落实宏观战略完成整体目标的责任。评价内容涉及到了愿景及战略制定、影响整个组织的重要结果性指标、组织架构与流程设计、绩效及管理改进、组织文化建设等。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评价就是对整个组织管理状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价的过程,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实施、观察、评估和改进。


2、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的评价周期比高层管理者短一些。他们是组织中的部门负责人,评价内容一般是两块:一是承接组织战略目标分解后,自己所在的部门目标完成情况;二是个人绩效完成情况及工作态度。中层管理者在组织中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兼顾组织、部门、个人层面的目标,整体评价周期略短一些。


图片

3、基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评价周期一般都较短。他们的绩效结果显现相对都比较快,并且他们的评价周期短也为了方便及时进行绩效改进,有效及时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03 不同职位类型设置不同的评价周期


1、市场营销人员


市场营销人员主要从事产品推广、品牌提升、产品销售等工作,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客户忠诚度、销售额、回款率、客户满意度等。这些指标是组织重点关注的,且希望及时获取、评估并调整相关行为。因此可以以月或季度为评价周期,或根据实际情况缩短。


2、生产制造人员


生产制造类人员的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产量和质量,过程中还可以引入绩效改进的评价指标。组织要对这些生产绩效类的指标及时反馈和评价,便于员工横向比较,展出绩效差距,确定改进方法。因此他们的评价周期一般较短,对于一些产线上人员的薪酬发放周期也会尽量缩短,以起到及时激励的作用。


3、研发人员


研发人员主要从事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绩效评价旨在检查目前工作进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以提高研发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过程中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稳定的环境,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此对研发人员可根据项目周期确定评价周期,也可定期进行检查。


图片

4、职能岗位人员


职能岗位人员主要指的是人力资源、财务、审计、行政、秘书等对组织业务起支撑和辅助作用的人员。对他们的评价不容易直接量化,评价结果也往往缺乏数据支持而缺少说服力。过程中,组织应根据职位职责的履行情况,对职能岗位人员进行评价,衡量他们在一定质量要求下的工作量和工作进度,重点评价过程而非结果,可采取进度或月度为周期进行评价。

04 不同的绩效管理实施时间设置不同的评价周期


绩效管理的实施要经历由初始摸索期到后来成熟期等几个阶段。整个过程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几个绩效周期的经验积累,不断从管理实践中汲取教训并总结经验。


绩效管理实施之初组织会有一定试错,评价周期不宜过长,以避免其中的问题过长时间才能暴露出来影响改进效率。以绩效指标的选择为例,由于缺乏经验,最初选择的指标可能无法很好地反映评价对象真实的绩效情况。通过短期评价,组织可检验评价指标的信、效度,及时进行修正,并在下一个绩效评价周期继续对新修订的指标进行检验。

图片

随着绩效管理的实施,组织经验越加丰富,系统越来越完善。这时可以对评价周期进行调整,尽量变短。一方面,在较短时间内,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工作行为和结果有较为清晰的记录和印象,可以较准确进行绩效评价;另一方面对工作的产出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也可有效激励组织成员,便于及时改进绩效。


同时,从实际情况看,由于绩效评价需要人力、时间、经费等多方面的资源,涉及到多个部门的配合。缩短绩效周期意味着提高整个绩效管理的成本,因此在绩效体系的管理成熟度越加提升之后,可适当延长绩效评价的周期。

05 不同的评价目的设置不同的评价周期



绩效评价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一个是了解并准确评估绩效水平;另一个是分析并改进绩效


当目的是前者时,需要把员工在评价周期内所有绩效表现进行考量,中间有很多结果性指标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所以评价周期可以设置相对长一些,确保结果准确完整,这样的周期一般以季度、半年或一年为宜。当绩效评价是为了分析和改进时,则需要对绩效进行短期回顾与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这时的评价周期可以日、周、月为宜。


设置有效的绩效评价周期对于组织成功实施绩效管理至关重要。无论是过程性指标还是结果性指标,无论什么层级的员工,合理设置评价周期都能促进绩效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最终,绩效管理的成熟度将指导我们平衡评价的频率和成本,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