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TOP

人才盘点的坑,你躲过了几个?

作者:益才    发布时间:1970-01-01

当企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 人才现状不清:业务急速扩张,谁能顶上?--人才欠缺阻碍了企业发展。

◆ 人才储备不足:创新变革,谁来引领?

◆ 培养发展低效:明星员工,如何保留?培养发展,如何精准?

启动人才盘点是解决方案之一,盘点不仅仅能够看清人员的现状,更能够有效驱动人才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推进。

人才盘点,是以人为核心的盘点,是在组织战略相对清晰的情况下,按照组织战略的要求,把关键岗位上的人的行为和成果结合起来,进行人才系统化管理的流程。--其目的还是把人放到组织的关键岗位上,支撑业务的发展。

人才盘点最直接的目的是:辨识人才,让高潜浮出水面。最直观的成果是人才地图。

为了确保盘点是可以开始的,企业需要统一流程和语言,做到不同角色各司其职,用同一个标准和语言规范来评价人。后期召开人才盘点会,在校准会的现场去讨论、争吵,在实战中展示并提升管理者的识人用人水平。HR除了需要提前准备人才地图、人才数据,还要划分主持人、盘点人、高管,甚至记录员、外部专家等角色,各司其职。我认为是否有盘点会也是判断严格意义上“人才盘点”的标志,若没有这样的校准环节,则更像是“人才评估”,收集人才数据做决策,也无法串联出IDP和succession plan。

国内最早做人才盘点的企业之一联想集团,2003年开始做人才盘点的两会:述能会和圆桌会,填补了战略及组织架构调整带来的人才缺口。看一下联想集团近期的动态, 人才盘点到底也只是项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将人力资源与战略链接在一起,为其服务。

根据人才盘点的目的来分,可以分为发展性人才盘点和选拔性人才盘点

我们首先聊一下发展性人才盘点,在发展性人才盘点中,比较注重的是人才培养。那么在人才培养中,都遇过哪些坑呢?

1

坑1:员工不理解,业务不支持

当盘点做完之后,我们基于员工和团队的优劣势设置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但是往下落时,发现员工不理解,业务部门的直线领导之前并没有参与到项目中,也会认为太浪费时间而不支持。

“我以前公司就是这样的,当时我们盘点做完了,跟业务负责人下达了硬指标,必须在什么节点发什么样的表格,然后给员工一套特别长的课程表。表格收上来后,我们发现员工特别不理解,他们觉得现在缺的是一些技能。比如有员工说想学PPT,因为领导总说他PPT做得丑;财务部员工想知道一些财务法规、新的会计准则如何解读等。”

对高潜员工来说,他们自己不清楚往上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哪些问题,所以只能先用技能做评估。但是培训课程中,现场特别热闹,但是结束后,什么都忘了,也不能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工作中。”

原因是什么?业务部门参加培训时,认为培训耽误工作,没时间参与。业务部门更加关注的并不是对员工的培养,更多的是技能层面上的提升。

这个问题的核心点是做完盘点后,只把结果下达到业务一线,并没有给员工做反馈: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表格,需要你什么样的支持等。很多HRBP说,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收表格,收表格……案牍劳形。

2

坑2:IDP制定不能落地

IDP(个人发展计划)制定有哪些问题?

1.制定IDP喜欢贪大。在制定IDP时,HR有一个特点,特别喜欢贪大,经常会提出上一堂课,参加一个项目。之前我做了特别蠢的事情,不单要参加项目,还要参加跨部门的项目。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员工还是只能在日常工作中做提升,所谓的项目其实很少,即便有一些项目,也都是让很成熟的员工来做。公司例行的大项目,业务部门往往不会让高潜员工去历练。当时我们去做IDP时,发现很多人的项目是空的,为了应付才填写。比如项目没有明确的节点,或者没有明确产出,或者有的项目写得很大,实际上很简单。但是这些HR都无法追踪。

2.人力资源制定的IDP,是不可考察或者不可衡量的。 有一个HR给业务部门写的IDP是:提升团队的整体士气。但是人力资源部一方面没法追踪,另一方面,结束之后没法盘点他做得好或不好。所以IDP不仅没法落地,更没法评估做得是否有效。

3.IDP一味求全。有些HR一定要说清楚IDP一整年是什么样的,一定要从行为、潜质方面都有大的提升。但难度在于,由于IDP太大,它的整个评估周期和培养周期就会被拉长,导致追踪变慢。而且项目时间变长了,培养方向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很多参与人也会慢慢遗忘,项目的重要程度会下降。

4.与员工的认知不统一。IDP因为没有反馈,很多都是业务部门和人力资源拍脑袋出来的。我“觉得”他沟通差,所以要让他去沟通更多的部门;我“认为”他业务不错,所以要让他向管理方向做转变。但是你却不知道,员工是否真的认同你的判断,或者你的判断是否跟他的职业生涯有关联。如果不认同,只会导致员工应付了事。

对于IDP,我们要有节点性的控制,建议至少在半年时,回顾前面的IDP,并且基于APR(年度成本百分率)状态对IDP进行及时调整。

3

坑3:导师制流于形式

导师在员工发展里特别重要,但是很多导师制会流于形式。

一、导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辅导

导师制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学生放到项目部,名义上学生有导师,但实际上导师没有时间、很忙,找各种理由不管学生;另一种是双导师制,一个技术上的导师,一个管理上的导师。技术上的导师还好,至少学生能天天跟他在一起,还能边看边学,但是管理上的导师,基本上见过一次之后就很难再见到了。

导师说自己没有时间不支持你,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够重视这件事情。

二、导师不知道该如何辅导

尤其是国企里的一些老师傅,他们经验特别丰富,但是因为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凭自己一点一点的摸索出了经验,管理也好,技术也好。但是他们给大学生辅导时,心里特别慌,不知道怎么让学生理解。

说完发展性人才盘点,再来说说选拔性人才盘点。选拔性人才盘点分为竞聘和储备,储备中有高潜人才和继任者。对于选拔性人才盘点,有哪些坑呢?

4

坑4:给我做了储备,但选拔时却没让我参加

某房地产企业的D区域完成了一次人才盘点,过程的把控和结果的精准,得到中高层管理者的一致认可,堪称完美。然而在三季度的晋升竞聘名单,很少见到盘点中涌现的绩优高潜员工,待培养的高潜群体,也没能加入培养计划中。人才盘点是公开行为,结果不了了之,这对参与盘点的员工是很大的打击。

此时HR必须要强势起来!

5

坑5:给我做人才盘点,但却不给我职位

之前给一家大型企业的工厂体系做盘点,工厂体系的特点是很安稳,员工基本不到退休不会走,当然高潜员工多是30多岁的,很年轻,想熬到厂长离职,都要40多岁了,所以工厂体系很少做盘点,原因是把高潜盘出来,培养了,但没有岗位给他。

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人才盘点的角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身兼数职充当“多面手”,做盘点流程、机制和原则的设计者,又要牵头组织和盘点委员工作小组充当发起者,还要实现全盘流程的落地跟踪,保证盘点的最后效度。

人才盘点是企业每位领导者的“天职”,也是进阶的HR必修的功课。

不仅需要盘点每位下属的:过往绩效、未来潜力和发展可能。还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团队整体盘面上每个棋子的位置和作用。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把握:

  • 一看优势更看差距。观察每个下属或是员工的优势,知道各自适合的位置,更要看两个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的差距在哪里,以便及时调整或是补差。

  • 二看趋势把握风险。如果发现人才的离职率超出一定比例,那么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分析成因。

人才盘点最大的价值就是将人力资源系统性地整合起来,使胜任力与任职资格,绩效考核与能力评价成为一体;使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无缝对接;使人才发展支撑业务发展;使各个模块不再孤立脱节,形成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总的来说,人才盘点最大的价值是打造人才竞争优势,推动组织的发展,让人才来支撑组织的战略发展。

人才盘点的坑,发现容易躲避难,如何避坑而行?是个技术活!